,我们已经对其乘坐空间进行了体验,而此次将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同样较多的储物空间及其便捷性等方面做评测。
对于车内使用空间的测试,只针对前排触手可及的空间,不包括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等需开启的空间。测试方法是将以下固定物品全部放置在前排的各个储物空间内,通过固定物品的放置情况来判断车辆储物空间的表现。测试选定的固定物品为:2 瓶常规大小的矿泉水、1 部大屏手机、1 支口红、1 个挎包、1 副墨镜、1 把折叠雨伞以及 1 包常规尺寸的抽纸。
经过实测,评测车全车共计 10 个储物空间(不含杯架),上述固定物品除墨镜外,均能摆放到储物格内,并且位置设计合理,拿取物品十分方便。
后备厢方面,评测车的整体表现比较出色,不仅地台较为平整,并且后排座椅还支持比例放倒,能够进一步拓展储物空间。
对于评测车后备厢的基础数值,我们也进行了实测,开口长度为 1010mm;开口宽度为 1165mm;后备厢进深为 1050mm;后备厢地台与顶部的垂直高度为 740mm。
在车辆前、后方视野测试中,车内所有座椅均已调整至最低状态,所测出的数据与驾驶者正常使用时均有一些偏差,仅供参考。
在测试前方视野环节,我们采用高 70cm 的桩桶作为参照物,随后调整车距,直至在主驾驶位能够正常的看到桩桶上沿。经过测试,桩桶与车头最终测得的数据为 3.7m,处于同级别下游水平,前方视野盲区较大。
后方视野测试中,依旧将桩桶固定摆放,随后移动车辆直至可以观察到桩桶上沿为止,后方视野所测得的距离为 8.9m,处于同级别上游水平。
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测试时,首先让测试人员分别站在左右后视镜垂直 10m 处,随即开始向左右两侧移动,直至出现在两侧后视镜最外侧边缘为止,测出其横向距离。随后通过公式计算,便能得出后视镜视野范围的夹角角度。角度越大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范围越小,反之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越大。
测试车辆的左 / 右外后视镜均采用普通镜片,实测左外后视镜视野范围为 16.6 °,右外后视镜视野范围为 15.1 °,二者均处于同级别下游水平,日常变道需多加留意。
在测试过程中,倒车雷达在 1.15m 处可感应到后方物体,参考往期测试经验,持续蜂鸣阶段越接近 0.25m 则越贴近日常使用习惯。从实测数据分析来看,评测车的倒车雷达持续蜂鸣提示距离与测试经验值有一定差距,有待优化。
前驻车雷达最远可在 1.7m 处感应到前方物体,雷达功率表现较为出色。持续蜂鸣提示距离为 0.3m,同样与测试经验值存在差距。
评测车配备 360 度全景影像,不仅画质相当清晰,同时支持多种画面切换,而且对于畸变控制也比较得当。此外,360 度全景影像还配备倒车辅助线,能更好地辅助驾驶员泊车。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转弯或者掉头的情况,这样一个时间段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就显得很重要了。了解爱车在原地掉头时所需的路面宽度,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剐蹭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经过实测,评测车原地掉头的最小路面宽度为 11.02m,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车内拉手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很有必要,而且对于乘客在颠簸路面的乘车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评测车除了主驾驶车门,其余三个车门上方均配备拉手,便利性较为出色。
实际测试中,将车内空调温度调至 20 摄氏度,行驶路线途经城市道路和环路。抵达目的地时,车辆表显的公里数增加 12km,续航能力减少 19km,即平均每行驶 1km 消耗的续航里程约为 1.58km。
此外,对于充电效率我们也进行了测试。实测人员使用快充桩充电 10 分钟后(波峰用电),电量从 20% 充至 30%,续航里程增加 21km,与车辆电脑预计的用时基本吻合。
通过测试能够正常的看到,理想 L6 作为品牌入门车型,其在实用性方面表现整体表现还是较为出色的,特别是舒适性及多媒体配置测试环节,表现令人满意。当然,理想 L6 在实用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例如外后视镜的视野盲区偏大、车内储物空间较少及原地掉头所需路面宽度较大等。但整体看来,瑕不掩瑜,如果您近期正考虑购买新能源中大型 SUV,理想 L6 可以着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