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宫开会马斯克不请自来特朗普当众说的话没给金主留半点情面_案例中心_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华体会手机版
2025-04-16 案例中心

  正当大家围绕各项议题热烈讨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身影忽然出现,彻底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没错,这个人正是科技圈大名鼎鼎的马斯克。他的到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短暂的安静之后,特朗普毫不掩饰地对着镜头说道:“我并不是特别需要埃隆做所有的事情,他坐在这里仅仅是因为我喜欢他。”

  当时的特朗普心中盘算着自己的计划,他希望打造一个“改革传奇”,承诺削减高达2万亿美元的开支。

  而马斯克无疑是他最好的“政绩包装工具”。特朗普希望能够通过马斯克的企业家形象向公众展示自己“反官僚”的决心。

  另一方面,马斯克同样野心勃勃,以“特殊政府雇员”的身份怀揣着将企业管理理念融入政府体系的梦想。

  他计划对政府进行大规模改造,裁员比例达到15%,关闭300个联邦项目,把政府变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商业帝国”。

  那时的他们就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站在政治与商业融合的舞台上,誓言要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3月初,在一次高层会议上,马斯克和国务卿鲁比奥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基于自己在商业领域的经验,马斯克强硬要求解散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他认为这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关键一步。

  但鲁比奥可不是好惹的,他当场严厉反驳马斯克,直言对方“完全不懂外交的根本原则”。这场冲突如同一记耳光,让马斯克清醒了不少。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市值在3月10日缩水了1300亿美元,这让马斯克倍感压力,忍不住公开抱怨兼顾政府与企业的艰难。

  为了稳定局势,特朗普第二天买了一辆红色特斯拉,看似是对马斯克的安抚,实则不过是一场充满政治意味的表演。

  从那时起,两人看似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悄然出现了裂痕,曾经美好的愿景也开始蒙上阴影。

  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对等关税”政策,规定对进口汽车、芯片等关键产品征收15%-25%的高额关税。

  这项政策对特斯拉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以德国工厂为例,零部件进口成本飙升了30%,生产运行面临巨大压力。

  马斯克自然不会坐视不理。4月3日,他紧急求见特朗普,希望可以为特斯拉争取到豁免权。

  在秘密会谈中,马斯克详细阐述了关税政策对特斯拉的重大影响,并恳请特朗普网开一面。

  然而,特朗普丝毫没有动摇,一句坚定的“美国优先”无情地拒绝了马斯克的请求。

  4月8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起猛烈反击,毫不留情地痛斥贸易顾问纳瓦罗,称其哈佛博士学位是“耻辱”,言语间充满了不屑与愤怒。

  第二天,他联合弟弟对副总统万斯发出警告,精确指出关税政策必将引发滞胀,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危机。

  不久后,内部备忘录曝光,马斯克的身份从曾经的“改革伙伴”一夜之间被重新定义为“不可控风险”。白宫方面声称他的公开批评已严重损害政府权威。

  与此同时,共和党金主圈也掀起了轩然。包括对冲基金大佬阿克曼在内的12位亿万富翁联名致信特朗普,强烈要求与马斯克“划清界限”,指责他是关税政策的最大“破坏者”。

  本就紧张的政商关系在这场关税风暴的冲击下彻底恶化,双方站到了对立面,一场激烈的对抗全面爆发。

  他豪掷2500万美元支持保守派法官席梅尔,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最终遭遇惨败。

  自由派以55.7%的得票率强势逆转,打破了2024年特朗普在此地的胜选优势。

  共和党选战团队在复盘时无奈发现,选民已经将马斯克与“破坏经济的关税”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斯克的全力支持不仅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成为了“负面宣传”,让选民对席梅尔产生了抵触情绪。

  原本雄心勃勃的削减2万亿美元开支的目标被迫缩减至1500亿,马斯克不得不承认,政府和企业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简单依靠裁员来解决问题。

  4月5日,负责解散国际开发署的核心幕僚选择了辞职。他直言马斯克的改革方案在国会毫无支持,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曾经的壮志豪情在现实面前化为泡影,他们即将面对的可能是一场彻底的分崩离析。

  深入分析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的这场冲突,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本质上是一场不对等的权力较量。

  马斯克以“特殊政府雇员”的身份进入政府体系,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受到诸多限制。根据美国相关制度,他每年服务时间不允许超出130天,而且没有一点正式决策权。

  这意味着在政府权力架构中,他只能扮演一个“建议者”的角色,无法真正掌控局面,施展抱负。

  而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打算。他拉拢马斯克无非是看中了后者在科技界的影响力和商业标签,希望借此吸引科技选民,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增加筹码。

  一旦双方在政策上产生分歧,特朗普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马斯克,将其视为可以每时每刻舍弃的棋子。

CONTACT US
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